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精准“滴灌” 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2020年02月26日 08: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复工复产稳经济】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此,各主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如出台贴息降费等一揽子财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23”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此,各主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如出台贴息降费等一揽子财税政策。

  但是,各地情况不同,不同行业有不同需求,再加上企业经济体量千差万别,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就导致不同市场主体对复工复产的政策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除了统一的优惠政策外,针对部分复工复产有困难的企业,有必要实施如同农业“滴灌”般的个性化扶助。

  一是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加强防疫。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颇。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或畏疫情如虎以致信心不足,或急于复产导致防护失位,这些都会造成生产与防疫的失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派卫生防疫专业人员进驻企业,予以现场指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就为部分复工企业派驻了“驻厂员”。这些“驻厂员”能够监督指导“厂区是否消毒”“员工就餐是否分开”等防疫细节,确保复工企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良好执行。

  二是把线下程序“搬到”线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疫情期间,一些特殊行业如建筑、化工领域的企业,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审核材料应当允许线上办理。主管部门可安排专人精准对接,线上审核企业的复工复产资质。如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就建立微信项目对接群,在线上对接项目建设、审批等工作。

  三是以整条产业链为切入点,为复工复产企业积极寻找合适的市场交易机会。疫情既给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困难,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寻求市场交易的磋商成本。地方政府在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时,应当有大格局的思维,采取针对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扶助措施。如广西省玉林市工信局就帮助该市一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寻找零部件供应商,这样既能保证发动机企业复工复产的顺畅,也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交易机遇,促进了整条产业链的畅通。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浙江已超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地已超70%。可以看到,各地复工复产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如何进一步保证复工复产的质量,确保有序复工、科学复工,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精准施策,为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做好这些,才能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经济发展不能放松 复工复产要做到“五个加快”

     国企带头复工复产 发挥好“压舱石”作用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

精准“滴灌” 促进企业复工复产

2020-02-26 08:00 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

  【复工复产稳经济】

  核心观点: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王夙认为,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此,各主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如出台贴息降费等一揽子财税政策。

  习近平总书记在“2·23”重要讲话中,深刻分析了当前疫情形势及其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就落实分区分级精准复工复产作出部署、提出要求,为各地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工作提供了重要遵循。

  经济社会是一个动态循环系统,不能长时间停摆。企业复工复产的进展情况直接关系到能否顺利实现全年经济社会发展目标。为此,各主管部门纷纷加大了宏观政策的调节力度,如出台贴息降费等一揽子财税政策。

  但是,各地情况不同,不同行业有不同需求,再加上企业经济体量千差万别,这些因素糅合在一起,就导致不同市场主体对复工复产的政策需求是不一样的。因此,除了统一的优惠政策外,针对部分复工复产有困难的企业,有必要实施如同农业“滴灌”般的个性化扶助。

  一是帮助企业在复工复产中加强防疫。复工复产与疫情防控必须统筹兼顾,不可偏颇。不少企业在复工复产过程中,或畏疫情如虎以致信心不足,或急于复产导致防护失位,这些都会造成生产与防疫的失衡。有条件的地方可以派卫生防疫专业人员进驻企业,予以现场指导。黑龙江省哈尔滨市平房区就为部分复工企业派驻了“驻厂员”。这些“驻厂员”能够监督指导“厂区是否消毒”“员工就餐是否分开”等防疫细节,确保复工企业的疫情防控措施得到良好执行。

  二是把线下程序“搬到”线上,精准对接企业需求。疫情期间,一些特殊行业如建筑、化工领域的企业,复工复产所需要的审核材料应当允许线上办理。主管部门可安排专人精准对接,线上审核企业的复工复产资质。如河北廊坊临空经济区就建立微信项目对接群,在线上对接项目建设、审批等工作。

  三是以整条产业链为切入点,为复工复产企业积极寻找合适的市场交易机会。疫情既给企业的生产活动造成困难,也极大地增加了企业寻求市场交易的磋商成本。地方政府在鼓励企业复工复产时,应当有大格局的思维,采取针对整条产业链上下游的扶助措施。如广西省玉林市工信局就帮助该市一家发动机生产企业寻找零部件供应商,这样既能保证发动机企业复工复产的顺畅,也为零部件生产企业提供了市场交易机遇,促进了整条产业链的畅通。

  目前,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复工率逐步提高,浙江已超90%,江苏、山东、福建、辽宁、广东、江西等地已超70%。可以看到,各地复工复产企业数量明显增加,但如何进一步保证复工复产的质量,确保有序复工、科学复工,仍需要政府有关部门精准施策,为企业发展吃下定心丸。做好这些,才能在抓紧抓实抓细各项防控工作的基础上有效推动经济社会稳定运行。(中国电子信息产业发展研究院政策法规研究所助理研究员、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专栏作者 王夙)


  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开放投稿,原创评论、理论文章可发至cepl#ce.cn(#改为@)。详见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评论理论频道征稿启事


相关评论:经济发展不能放松 复工复产要做到“五个加快”

     国企带头复工复产 发挥好“压舱石”作用

(责任编辑:武晓娟)

查看余下全文